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招生信息>往年经验
2012年07征文-断层中再续科学梦
发布时间:2012-05-31 | 【 】 | 【打印】 【关闭

断层中再续科学梦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系2007      徐泓

 

我是一个大跨度转专业的考生,这一点就足以使我在今年中科院过程所里被看做是一个“特别”的考生。考试情况也有点尴尬,我勉强进了复试,然后又被淘汰了。如果要问是什么原因促使我转专业,如果我要用一句话搪塞,就是我是个纯粹的理科生,选择科学符合自己的兴趣和理想。

如果真的要让我解释自己是如何做出了这样“反常”的决定,那就说来话长了,要从更早说起。早在中考之前,有一次本来很无所谓的政治摸底考试,我忽然考的很糟糕,结果是,我被政治老师在班里羞辱了大半节课。我认为尽老师的做法不够恰当,但我还是要发奋一定加把劲争取以后重新考出好成绩。我认为自己的反应是很正常的,作为学生本来就没有理由放弃学习。可是不正常的是,之后我想尽一切办法地学习这门课,可是似乎所有的努力都是无效的。政治考试屡战屡败,一次次成绩不理想,然后一次次被羞辱。我不是一个绝顶聪明的孩子,也从不是一个学得很快的学生,但我从没想过,这种拼命努力却学习不好的情况会发生在自己身上。我感到那段时间自己的心理和思维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我想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不能取得理想的成绩,我排除不了自己能想到的所有内在和外在因素,于是我对一切都产生了怀疑。我觉得无法相信教育相信老师――最严重的是,我难以相信自己。

一向比较要强,自尊心又很强的我一直认为这是我作为学生的一段非常耻辱的经历。我在学校里总是力争做个好学生,力争每门课程成绩优秀。而这段“政治事件”给了我极为强烈的挫败感。我想:如果一个人没有能力做到样样热爱样样通,那么他就必须要有自己的兴趣和专长,这是他必备的资本。一定要学好数理化!这个单纯的想法在那时坚定了。我要用这种方式来证明自己,来弥补我在政治课上的缺陷。

如果你真的相信,我选择理科(或者说是科学)就是凭“兴趣”这个情绪化因素,那就大错特错了。其实最初和“兴趣”一词扯不上一点关系。我并不是出于兴趣才做出选择,而是把兴趣强加给了我的选择。准确地说,不该用“选择”一词,因为我认为如果自己想要好一点的成绩,如果想找回一点自尊,我就别无选择。

加油再加油,争取成绩好些再好些――我把高中三年的学习时间几乎都献给了数学和理科综合……

 

高考填志愿的时候,问题就来了。很高的分数,就是一个干巴巴的数字,根本不知道大学里那么多专业都是干什么的。我在全家人的指导下放弃了自己心理上认为稳妥的理学专业,选择了我现在就读的这个专业――当时关于对这个专业的课程设置还被忽悠得可笑。

上了大学,当我开始步入这个专业,我就感觉不对了。这个专业属于工学,但是课程和设计却明显偏向文科和艺术。专业课讲座听得我云里雾里,美术课和设计课尤其让我审美疲劳思维错乱。

我并不怕由于先天条件或者个人选择而需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也不怕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实际上没有那么理想。付出没有回报,努力没有收获,这才是我最大的恐惧。“你考53分就跟XXX(班里倒数第一同学的名字)那样的差等生一样”,以后每当我感到学习上面临较大的挑战,我的脑子里就会飘过当年政治老师在中考前一天用方言对我说的这句话。于是就感觉似乎周围的人都对我没有信心,存在偏见。那段“政治事件”似乎在反复播放,我却不知道怎么才能甩掉它。

我从小是“被励志”的,我听过也读过太多励志故事。但是大学期间重新捧起励志读物,自己的心态却没有丝毫改观。其实励志本身就是个悖论。励志格言是为那些具有励志心态的人写的,可是心态积极的人并不需要这些来补充心理能量。相反,一个无法相信自己的人同样会怀疑励志格言的真实性和价值。

大学期间我没能培养起对本专业的兴趣,甚至很难静下心来读书。一直有种精疲力竭的感觉,因为恐惧和抵触而难以“尽力”,相反却一直在想学不好怎么办。我不像很多人那样对城市空间那么敏感,也不像有些学者那样提倡“24小时城市”。讨论课上,我顶多能够对基地的现状憋出几个干巴巴的形容词,每次导师问我设计思想,我都憋不出一句完整的话,脑子就像结了冰一样僵硬。设计课上,当别人激情演绎自己的设计方案的时候,我却一直惦记还有多久就到午饭时间了。我觉得自己就是以一种百无聊赖的观念摆出一副煞有介事的姿态,玩着一些牵强附会的图文游戏。

但我大学期间总是尽量选修一些理工科类的课程,与专业设计相比,我愿意用更多的时间去学习这些课程,争取得到“优”的成绩。这似乎成了一种强迫症。

有人说我过于深究一些不该深究的问题,说我就是在扯着自己讨厌的东西不放松。后来我问自己为什么是这样的。自己会这么多年来一直对某些事情耿耿于怀,或许背后的意思并不是放弃,恰恰相反,是不甘心和不服输。我逐渐意识到,问题并不是别人看我如何,而是我对自己缺乏信心。我们总归要做出选择并且对自己负责,我不想让自己多年的学业终结在大学本科期间一片惨淡的成绩里,我不能用自己萎靡不振和一事无成的人生来证明教育的无能。

 

我一直没有停止思考自己究竟能做什么。重新回到自然科学的领域,这个选择看似离谱,但也许对我来说最保守,也最适合。我没有勇气,也没有任何基础去选择一些陌生的科学方向,我愿意延续自己原来相对熟悉的课程。过程所的生物化工专业――我做出了一个折中的选择。

关于自己备考的狼狈过程,我之前发过帖子,这里就不多写了。印象深刻的就是1018日晚上的网上报名。当我选择“北京市――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这是一个理科生曾经的梦想,我心里有一种神圣感和一点激动。我还把这个界面截图在QQ上发给我的大学高数老师看,老师回了一句:厉害,好好准备哦。我想:既然要考,那就考个好的。当我继续选择过程所的生物化工专业,我忽然有了一种近似背叛的感觉。我就这么放弃了“将就”了五年的本科专业,或许以后我和城市规划就不再有交集。继续填考试科目,专业课是物理化学,我感到自己握着鼠标的手一直在抖,这种紧张感就像我正坐在考场上……当时我正在为读不懂热力学第二定律而迷茫,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物化啊……

2012年考研的战斗已经打响了,完成了报名后,我感到更强的紧张和紧迫感,与之平行的是一种“背叛”。这种“背叛”有点说不清的难过,可是在行动上,我还是愿意这样“背叛”。10月底,我在报名系统关闭的前一天晚上再次查看了自己的报名情况。就这样,“背叛”成了定局,我要继续做“离心运动”。并且,中科院、科学,今后这些概念不再是一个理科生头脑里的梦想,而是需要用全部清醒的意识来对待的现实。

 

考试结束,焦急地等待成绩出来,虽然对考上不抱有绝对的期望。那天傍晚,正翻着一本城市规划书的我收到了老师的查分短信。我立刻放下手里的书,忙跑到图书馆的电子阅览室。当我瞟见物化得了80分,我的大脑瞬时一片空白。

按以往的标准,复试进不了了。下一步怎么办?找工作?毕业设计?准备二战?究竟要什么?物化考试不及格,我倒没觉得崩溃。可是一想到在城市规划方面找工作,我就觉得似乎全身的力气都被抽空了。我跑出图书馆,在��细雨中给父母打电话,父母安慰我说,今年的分数线还没出来,你还有可能上线;如果上不了,那就再考一年吧。我又给一直指导我课程设计,对我也很关心的老师发了条短信,问找实习的事情。

后来我跟老师谈了我考研的情况。我本以为老师会说“你想清楚你要什么了”或者是“做科学比较适合你”。我没想到老师会表现的很伤心,说“这不,你本科期间学的这些都用不上了。我原以为你会对规划感兴趣的……哦,那我太失败了”。我连忙说“不是不是,这不是老师的问题,兴趣是个人的事情,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兴趣”。老师给我的建议也是再来一年,还说相信我一定能在另一个方向做出成绩。我说但愿吧。

 

后来我意外地发现自己进了复试,但结果还是落榜了。再回来找工作?不要!既然已经转身就不必回头,没有哪条人生的路会是容易的,能够坚持下来的路就是最适合的。

调剂吧,总归要把自己“嫁”了的。

 

对于跨考,我觉得最难处理的是“规划”和“物化”的关系。我的思维很难在这两个平行学科之间切换。我喜欢“一条路走到黑”,这样也许很难,但我相信“世之奇伟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一个真正优秀的人不会抵触任何一门学问。我的五年时间耗在城市规划专业上,用五年时间学会不抵触,学会包容……

绕了很大一个圈子,又回到了原点,这是我曲折的求学路。现在我有时被设计课老师开玩笑,我暗想:如果我将来不在新的专业上做出成绩,我就不提自己本科是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系的。O(_)O~

附件下载: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备案序号:京ICP备10002620号-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二街1号 邮箱:北京353信箱 邮编:100190
电话:86-10-62554241 传真:86-10-6256182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90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