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招生信息>硕士招生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与沈阳化工大学、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济南大学2025年硕士研究生联合招生项目介绍
发布时间:2025-04-01 | 【 】 | 【打印】 【关闭

一、总则

为了促进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与地方合作高校(沈阳化工大学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济南大学)的科研教学合作,加强科教融合,双方决定联合招生。招生专业为化工、材料、环境类相关专业,类型为全日制学术型和专业型硕士生,学籍注册与学位授予为地方合作高校,在地方高校完成半年或1年基础课程学习后,在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开展学位论文研究,达到培养方案要求后授予地方高校的学位,并由过程工程研究所发放联合培养证明

拟招生计划沈阳化工大学拟招生30人(学术型: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学,专业型:化学工程、材料工程、环境工程))。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拟招收15(学术型: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型:材料与化工)济南大学拟招收10人(专业型:材料与化工专业)。具体招生人数以教育部正式下达计划为准。

1、沈阳化工大学主要招生方向与招生导师见下表其他招生方向和导师亦可报考

研究方向

招生导师

了解研究团队

离子液体与绿色技术、系统集成、分子模拟

李春山、成卫国、吕兴梅、张延强、刘瑞霞、张海涛、聂毅、王慧、黄玉红、罗双江、何宏艳、曾少娟、刘艳荣、赵国英、董丽、董陶、辛加余、霍锋、徐菲、董海峰、刘龙、王均凤、闫瑞一、张涛、董坤、苗青青、王蕾、姚晓倩、张晓春、周清、白璐、张兰、张瑞锐、王耀锋、巫湘坤、单玲珑、吕玉苗、宋婷等

研究团队链接

流态化和多相反应工程,多尺度计算机模拟与虚拟过程工程,虚拟过程工程与过程绿色化智能化

葛蔚、王维、杨宁、王利民、李晓霞、华蕾娜、李飞、刘新华、鲁波娜、徐骥郑默、任瑛、孟凡勇、黄文来

研究团队链接

能源转化过程的流动传递与反应工程,环境催化技术与污染物脱除、热分析仪器开发与应用

余剑陈兆辉

研究团队链接

纳米材料制备及应用、热化学转化方法与技术、热分析技术与装备

崔彦斌、武荣成

研究团队链接

无机纳米材料及化学反应工程

苏发兵等

研究团队链接

颗粒态物质和多相流多尺度计算机模拟、碳基原料清洁利用

刘晓星、战金辉张海霞

研究团队链接

其他研究方向

其他导师请参见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所导师介绍:http://edu.ipe.ac.cn/zsxx/dsjs/


2、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招生方向及招生导师参见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所导师介绍:http://edu.ipe.ac.cn/zsxx/dsjs/

3、济南大学招生方向与招生导师见下表(仅限以下导师招生):

序号

招生导师简介

1

李会泉,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1999年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化学工程系,获博士学位。现任战略金属资源绿色循环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十三五”及“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固废资源化”重点专项、“循环经济关键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总体专家组组长、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固废资源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第八届理事会常务理事等,担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中国科学院C类先导计划专项负责人,获得国家高层次创新领军人才等荣誉称号。主要从事固体废物资源化与战略金属资源绿色低碳循环利用研究,包括能源金属湿法冶金清洁工艺与材料工程、工业固废资源活化重构与分级提质循环利用、退役新能源器件精深分离与高质利用、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科学院战略先导专项以及大型企业项目支持。近年来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200余篇,授权国内和国际发明专利100余项,获国家、省部、社会团体等科技奖励等多项。

2

王志,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资源环境绿色过程工程研究部副主任。国家自然科学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重点研究计划项目负责人,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固废资源化专委会副主任委员等。开展有色金属战略资源循环过程精深分离、分质利用和产品高值化研究。承担完成了20余项国家重点研究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以及企业合作项目。发表SCI论文16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60余项。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省部级奖励3项。

3

王利国,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资源环境和绿色催化过程研究,重点开展碳氢/碳氧资源高效利用,发展高效催化材料、环境友好清洁新工艺和高端化学品新材料。承担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计划A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青年项目,中科院STS区域重点项目、中科院过程所绿色过程与工程重点实验室自由探索基金和青年基金、江苏省协同创新中心基金和大型企业合作项目等,参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多项科研项目。发表SCI学术期刊研究论文40余篇,申请国际国内发明专利50余项,已授权美国/中国发明专利30余项。

4

李少鹏,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固体废弃物/危险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基础研究、技术开发与工程化推进。主要研究方向涉及铝灰、高铝粉煤灰、气化渣、废弃陶瓷等铝硅酸盐废弃物协同活化-矿相调控、伴生稀散金属选择性吸附分离、高端材料性能调控等。主持/参与重点研发计划、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科技重大专项、内蒙古科技重点项目、博士后基金、协同创新基金、中石化合作等项目20余项,建成/在建示范工程5项,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20余篇,申请专利70余项,授权30余项。

5

王晨晔,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复杂金属二次资源矿相解离与温和提取过程强化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A子任务、中国科学院稳定支持基础研究领域青年团队计划课题等科技项目支持;入选中国科学院青促会、中国科学院核心骨干岗位;发表70余篇高水平学术论文,申请国际和国内发明专利50余件,其中已授权中国发明专利37件;获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项、中华环保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邱定蕃青年科技奖、有色金属学会杰出工程师计划(青年组)等荣誉。

6

杨雷,项目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17年博士毕业于荷兰埃因霍温理工大学(合作导师世界著名流态化专家prof. J.A.M. Kuipers)。2017年5月至2018年6月在博士期间课题组从事博士后工作,开展多相流体系内相界面传质研究;2018年7月至2022年1月在德国埃尔朗根-纽伦堡可再生能源研究所做第二站博士后,开展生物质燃烧相关研究。2022年,获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相关人才计划”项目,开展多相流反应器的基础研究及工程放大,研究领域包括多相流、流态化、固体燃料(生物质、固废等)燃烧及气化等复杂体系的实验和模拟研究。主持中国科学院人才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专项课题子任务、多项企业横向;作为主要完成人参与欧洲研究委员会ERC高级资助项目、德国科学基金DFG、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等。

7

朱干宇,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固废专委会委员,中国硅酸盐学会固废分会青委会委员。主要从事化工冶金过程清洁工艺开发、固废基高附加值材料的制备方面研究,包括电石渣的组分高效分离与清洁利用、特殊体系中钙硅基材料的高值化制备与开发、湿法磷酸过程硫酸钙的结晶过程控制等。主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支撑计划、山西/内蒙古等地方科技厅项目及企业合作项目10余项,相关研究成果共发表论文2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20余项。

8

邢鹏,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中国动力电池回收与梯次利用联盟专家委员会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废旧动力电池预处理分选与湿法高质回收利用。主持参与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等10余项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和课题,以及10余项企业委托项目;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获得授权专利20余项;出版专著1部;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项;长期担任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Chemical Engineering、Resources, Conservation and Recycling等期刊审稿专家。

9

华超,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绿色化工研究部精馏技术与资源利用课题组长,主要从事绿色化工传质分离与超高纯电子化学品制备技术的基础和应用研究,近年来国内外发表论文60多篇,申请专利40余项,主持和参与纵向(科技部/中科院/国家基金委/环保部)和企业合作近百余项,科研经费累计近上亿元,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累计百亿元,研发成果先后获得2019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8年中国产学研科技创新奖、2018年中国分析协会分析测试奖、2016年获得中国化工学会第八届侯德榜化工科技青年奖和2015中国科学院技术应用创新人才称号。

10

杨军,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金属基纳米材料制备和应用催化领域,以开发直接甲醇燃料电池高效电催化剂为出发点,致力于贵金属基纳米材料的设计、合成、结构调控和应用领域的研究,在核壳、异质、中空等贵金属超结构和半导体-贵金属复合结构纳米材料的制备、表征技术和催化特性等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发表学术论文230余篇,论文应用7000余次,H因子46。已获得或申请国际专利2件,国内专利2件,英文书目3章节,并有三部专著《贵金属基超结构纳米材料》、《Metal-Based Composite Nanomaterials》和《Noble Metal-Based Nanocomposite: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s》于2012年、2014年和2019年分别由科学出版社、Springer出版社和Wiley出版社出版。

二、联培项目申请流程:

1.申请联培信息收集https://www.wjx.cn/vm/PUtEX4g.aspx#,填写基本信息请核实无误后点击提交

2.完成申请的同学,请准备以下材料发送至yzb@ipe.ac.cn邮箱

(1) 《联培生申请表》(见附件1);

(2) 政治审查表(需加盖公章)(见附件2,应届毕业生由考生所在学校院系学生办公室出具,非应届毕业生由档案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出具);

(3) 本科毕业学校教务部门(或院系)出具并加盖公章的考生大学本科课程成绩单

(4) 考生在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或全国性学术会议上发表的学术论文,所获专利、科研成果及其它原创性工作成果的证明材料原件

(5) 考生的各种获奖证书

(6) 应届考生的《教育部学籍在线验证报告》,往届考生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原件扫描件、《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

(7) 准考证、身份证原件扫描件

以上材料按顺序扫描1个pdf文件文件及邮件标题命名为“考生姓名-报名联培-报考导师,发送到yzb@ipe.ac.cn。

三、复试信息

1、复试规程

复试规程的详细信息请关注“沈阳化工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http://grszs.syuct.edu.cn/“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研究生招生信息网”(https://www.bipt.edu.cn/pub/yjszsw/济南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https://yz.ujn.edu.cn/相关信息。

2、其他信息:

1)招生导师信息查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生教育网,具体路径:过程工程所主页-研究生教育-招生信息-导师介绍。

2)考生必须确保所填报信息属实,如有虚假,我所将取消该生联培资格。

四、就读信息

学费、课程等请关注“沈阳化工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http://grszs.syuct.edu.cn/“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研究生招生信息网”(https://www.bipt.edu.cn/pub/yjszsw/济南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https://yz.ujn.edu.cn/

待遇:第一学年参照所在合作高校规定执行,第二、三学年到过程所学习时参照过程所研究生补助标准执行(2500-3550/月,含国家助学金、不含学业奖学金,学业奖学金按照合作高校标准发放)。

五、联系方式:

过程工程所项目咨询邮箱:yzb@ipe.ac.cn

过程工程所项目招生QQ群:1062335076(加群申请请备注“姓名+在读/毕业学校”)。

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咨询电话:010-82620867010-82544960。

过程工程研究所联系人:杨老师,赵老师。

沈阳化工大学招生咨询电话详见

https://grszs.syuct.edu.cn/content.html?id=665487444379965061&divcol=202407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招生咨询电话详见

https://www.bipt.edu.cn/pub/yjszsw/zkxx/zsjz/1af5a00354c84e74b50ffcb148312b68.htm

济南大学招生咨询电话详见https://yz.ujn.edu.cn/info/1008/3044.htm

过程工程研究所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二街1号,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中关村园区)。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所主页:http://www.ipe.cas.cn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招生信息:http://edu.ipe.ac.cn

沈阳化工大学主页:https://www.syuct.edu.cn/index.htm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主页:http://www.bipt.edu.cn/

济南大学主页:https://www.ujn.edu.cn/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教育处  

2025年41


附件下载: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备案序号:京ICP备10002620号-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二街1号 邮箱:北京353信箱 邮编:100190
电话:86-10-62554241 传真:86-10-6256182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90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