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暑期学校>历年回顾
2012年暑期学校36--过程是如此的精彩,未来定将美丽而辉煌--武汉工程大学――崔畅
发布时间:2012-08-08 | 【 】 | 【打印】 【关闭

过程是如此的精彩,未来定将美丽而辉煌< 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过程所暑期学校学习纪实

 

 

武汉工程大学――崔畅

 

 

 

过程工程是研究物质的化学、物理和生物转化过程中物质的运动、传递和反应及其相互关系的一门工程学科。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是一家以化工为主,综合生物、材料等多学科的综合性研究所,其主要研究领域面向占GDP总数16.4%的过程工业。该所在化工领域蜚声国内外,是中科院系统唯一面向过程工业的研究所,其大规模并行计算机进行的关于多相反应的多尺度模拟及所使用的粒子算法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很荣幸能成为2012年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暑期学校的一员,在过程所里学习与成长。

暑期学校结束至今为时已有半月余,过程所老师和辅导员上下及暑期学校同学的音容笑貌仍不绝于耳目,我好像还沉浸在暑期学校的惊喜、感动、震撼和温馨之中。马老师在暑期学校结业时提出的撰写暑期学校实习报告,我很想早一点交上,可是这一动笔就觉得有点收不住了,越来越长越写越详细,时间虽然长了些,我还是决定把自己的感受一一完整的记录下来。

 

申请

 

在我心中过程所是科研的殿堂,她是我梦寐以求的求学天堂。刚入大学的时候,我就从我的老师那里了解到过程工程所的师资力量的强大和科研上的卓越。暑期学校这样一个接近梦想中求学殿堂的机会出现在我面前时,我开始还不敢妄想,直到我的老师积极鼓励我、支持我,我决定毫不犹豫地去抓住这次会令我终生难忘的机会。接下来是一个多月的准备申请资料。教学办公室、教务处、院长办公室,我不知跑了多少趟,成绩单、盖章、签字和我的老师的热情洋溢的推荐信,我一个个地认真办了下来。< xml:namespace prefix = st1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 />63,我将整理好的材料仔细包好邮寄去往过程所。走出邮局时,我默念她的名字――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显得那么地吸引人。我告诉自己无论是否申请得上,我都要去北京看看她。

 

一波三折终被录取

 

武汉闷热难耐的七月初,我天天在刷邮箱渴望那封马江华老师亲自发来的通知。不过,当初名单出来时,我发现没有我的名字。我这一个多月焦灼等待的心忽然变得异常平静,我在那时瞬间明白了,以我的实力现在去接近心中梦想的殿堂,依然还有很遥远的路程要我去奋斗。接下来的几天里,我虽然没有放弃申请的希望,但是已经开始认真的去对待考研,踏上通往过程所的征途。同样是七月初,结束大三最后一门考试后,我和我的同学们依依不舍的搬离流芳,回到老校区,一个满载惊喜的电话打过来,我居然在扛行李没听到,后来才发现是马老师亲自打过来的电话,一时间懊悔不已。我赶着第二天上班时发了一封邮件,马老师的回复真是喜从天降,我终于可以提前去北京见一见我梦中的学府了,我的眼泪几乎流了出来。一霎时,我好像已经站在过程所里,那高大的楼、明亮的实验室,像梦一样的……过程所,我来了。

 

感谢

 

这一趟暑期学校之旅我收获的太多太多了,这一路感触最深的就是过程所里上上下下,老师、工作人员、负责我们整个活动的各组辅导员、还有所里师兄师姐的无微不至的关心照顾。

我这一节只想将我的感激之情好好的表达一番,之后再把整个过程细细道来。

首先,我要感谢马江华马老师,没有您的细致入微的通知和精心安排,我肯定是到不了过程所参加暑期活动的。感谢马老师给了我这一个将令我终生难忘的机会,让我踏入暑期学校的大门里。同时,感谢马老师您对我的开导与鼓励:“机会是自己争取的,机会永远给有准备的人。”还要感谢马老师在讲座和结业典礼中,时不时的给我们提出的希冀祝福和您敏锐地发现并善意点拨我们的不足。这里面的祝福让我们倍感温馨,这里面的提醒定会让我们受益终生。

再者就是要感谢王述浩师兄和王双师姐。述浩师兄是我听到的第一个所里师兄的声音,干练成熟的给我介绍了所里的情况和暑期活动的寝室安排,让我去北京前不再为身边琐事着急。王双师姐为毕业晚会操心不少,晚会用到的乐器是她一手承办的,她的细心认真负责让我们为之折服,当然还有她晚会上压轴的热舞让人赞叹不已,她身上的艺术气息感染暑期学校里的所有学员。

(把感谢这个词写在最前面因为这段全部是为了表达感谢,感恩的。)感谢各组的辅导员们,(没有你们的细致负责就没有我们在暑期学校的欢心雀跃。或者是没有你们的细致负责这7天的暑期生活才能顺利而美满的结束。这个过程令人享受。)感谢你们的细致负责的带队,让我们的暑期学校7天之行充满欢乐和温馨。感谢我们组的辅导员许婷婷师姐,你让我们组组员在这七天里用最快的时间里相识相知,您对我们每一个人都认真负责,乘地铁时您总是小心认真的数着我们组的人数,素质拓展时您给我们鼓劲加油,还告诉我们一些成功的小窍门,辅导员交流时您为学员们讲解您所了解的有关李静海院士课题组的信息,一一耐心地解答我们的疑问。当然还要把感谢送给田跃龙师兄、秦兰芝师姐。田师兄是我们整个活动纪录片的导演、监制、场记、编辑、后期制作等(他一人全包),这部暑期学校学员齐上阵参演的宏大纪录片经田师兄妙手制作剪辑后拷入了我们的U盘,珍藏着我们这难忘七天里最美好的记忆。秦师姐是负责后勤工作,我们的交流会和晚会上可口的餐盘就是她和辅导员们一块精心准备的。

还要感谢过程所里为我们作报告的各位老师和师兄们,每一场报告都是异常精彩的视觉盛宴。老师们讲的深入浅出、循循善诱,师兄们介绍的内容则是看似简单有趣,却是历经艰辛的积淀总结。

最后要感谢所有暑期学校里的学员,你们让我在这七天里感受到了思维的碰撞,见识的拓展。我在这短短七天里结交了很多朋友,谢谢你们的帮助和理解。有句话说的好:相逢即是缘,我们因暑期学校结缘,愿这缘分能天长地久,让我们在明年的9月相见于过程所。

 

经历

 

715号早上8点,我兴冲冲的背了一个大越野包的直接赶到过程大厦308去报到,见到了我的辅导员许婷婷师姐,从师姐的表情里看出来她有点吃惊,述浩师兄赶紧塞给我一个杯子,田师兄赶紧让开了饮水机的位置,这时我才意识到我这身行头好像确实不像来报到的,却像刚从原始森林里穿越回到过程所一般。我会意的卸下了沉甸甸的行李,乐呵呵的找田师兄领衣服,那个白的衣服还挺合身,可是那套“天天向上”我就发了愁,我后来发现其实这不是我一个人的“苦恼”,体型比我还大一号的“保强姐”应该比我更苦恼。不过说真的,马老师真是有创意,我们这文化衫那是相当的“拉风”啊,充满了童真趣味而且还寓意深远,马老师结合的正好。

下午四点大家陆续的到五楼的功能报告厅集合,王靖老师代表所里热烈欢迎我们到来,接着是王述浩师兄和张乐同学分别做代表发言,然后去过程大厦下来了一张“团结友爱、好好学习”的大合影。大屏幕反复放映的每位学员照片视频,让我们在介绍自己之前就先讨了个脸熟,大家开始还比较拘谨,轮到一东北哥们站起来介绍后,立马局面打开,各种版本的介绍就层出不穷了。自我介绍之后,组长也就顺利的定下来,是来自浙江大学的李聪同学。接着,辅导员带领我们浩浩荡荡的开赴都林餐厅,在那里有热烈的欢迎晚宴等着我们。

郭林餐厅的二楼整个大厅都洋溢着我们欢乐的气氛,各自开心的交流着。当天还是一位学员的生日,所里头安排了一个特大的蛋糕,在座的每一桌都有幸一同品尝着一份代表成长的“美味”。饭吃到一半的时候,我们一桌率先提议玩“真心话大冒险”游戏,掀起了整个晚宴的高潮,以至于后面各种状况频发,比如受罚者对某位辅导员当面发表一些“有意思”的意见,品尝全桌人“添油加醋”制成的“美味”。辅导员们也不能幸免,接受我们的各种奇怪的“要求”,何盛一师兄当晚最出彩,大部分都“要求”是针对他出的,不过何师兄一副坦然心态,一一满足各类要求。这场晚宴我们玩的开心,吃的开心,最主要的是一桌子上的人我们竟然很快相互认识,还打成一片,同仇敌忾抵御旁桌的“骚扰”。晚上大家酒足饭饱,一块回中科院青年公寓休息,为迎接明天的精彩活动养足精神。最后,不由得想起一句马老师的名言当做晚安祝福:“祝顺利!”

 

16号上午,我们坐着中科院的校车去玉泉校区聆听马石庄院长独特而精彩的报告。走入报告厅才发现,我们并不是这里唯一的听众,还有理化所和化学所的暑期学员们,在这里我们和他们一同经历化学与化工暑期学校开班仪式,接着是三所200多人的浩荡大合影。

马院长的报告别开生面,里面既讲到科院的小与大,又有感性的人与能动的实践,有点精神病性、抑郁的科院学子到人的活法、人的困境、人的尊严。马院长的讲座正如讲座介绍者所言:贴近学生生活,引发学生深思。

下午是院里头厉害的师兄轮番给我们带来精彩讲座。

第一个登场的是杨乃亮博士。难忘的是他从完成一次需要6h的实验一直做到完成一次要48h的实验,结果仍然不理想,换了一个思路却有新的发现。杨博士用看似轻松的语调,向我们透露出科研之难,我也心生感慨,赋诗一首记在笔记本上:“科研漫漫且修远,吾辈上下而求索,苦心寻觅未可见,不弃方能现奇效”。接着是刘冰博士,他带来的讲座题目是《我和过程所一起成长的五年》,刘博士给我们的感觉是他非常的低调谦虚,刚好我也想去他们的课题组,他非常欢迎,还很热心帮忙找我要联系的导师。岳占国师兄讲的是最新的成果―新材料和新技术在难溶性抗肿瘤药物靶向运输的应用,但是由于偏向生物医药和材料方向,很多内容由于专业所限没听懂,看着一旁学员津津有味的听得入神,自己感觉倒像是若有所失,后悔自己的知识面太窄,当初选课没选偏生物方向的选修课。

接着是与辅导员近距离交流,聊得越深入,感觉越像是心中的偶像榜样出现在身旁。他们把自己的奋斗故事娓娓道来,生动的述说在科院的经历,讲我们心中的疑问一一点破。

 

17号的奥林匹克森林公园里充满了精彩与感动。我们集合完毕,一大早就奔向知春路地铁站,去挤早高峰的地铁,赶到了公园,又长途跋涉几公里才到码头,开始我们的素质拓展活动。气还没喘匀就开始了定向穿越,这可是一顿折腾,咱们过程所一队赶到哪里,路线与我们相近的过程所二队就把我们“撵”到哪里,在烈日下足足绕了整个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狂奔一圈半有余。作为一队的队长秦治圆同学充分发挥了他作为队长的领袖才能,精心安排整个越野的路线,合理选出队伍里善于解题的成员和先遣探路的成员分工合作,配合大家行动。我拿出了gps来定位,金哲英小英同学贡献出他的大屏手机拍下园区的地图告诉我们正确的方位,而且在队伍里充当“军师”,不少伤脑筋的题目都是他解出来的,赵云龙云龙兄探路跑腿分外努力,队里面的每一位女同学都非常有毅力,大热天里即使很难受也咬牙坚持到底,这让我们非常感动。我们一队齐心协力、坚持到底,顺利到达终点,率先赢得了最后的胜利!其实我的描述能力有限,大家想详细了解的话,干脆看视频吧。我就直接说结果:过程所、理化所、化学所三所200余人每所各分三队,我们的最终成绩是定向穿越124名,下午的“1021”综合拓展,123名全包,前两名还打破了主办方的记录。说到底,上午要是没有二队的“穷追不舍”,在每个目标地点的智力考验上相互比拼,我们一队还真拿不到第一。正所谓:压力越大产生的动力就越强。下午我们一鼓作气再接再厉,“动感颠球”、“不倒森林”、“大河之舞”、“动力火车”、“能量传递”、“风雨同舟”、“我们是最棒的团队”等八个游戏,我们最快的一组完成时间为3分半钟,最慢的一组也就仅仅落后一分钟。如此辉煌的战绩给理化所和化学所巨大的压力,使他们两个所颇为尴尬。不得不说,咱们干工科的不仅智力好,而且体力和意志更是胜人一筹。

 

18号早上的报告会,我们大开眼界。海归大牛们给我们讲解异域风情(其实是美国的名校的风光及生活见闻),林晓博士郑重的向我们发出了四个疑问,为什么读研,为什么来科院,为什么来过程所,来这里想干什么,能做出什么?这四个疑问颇具哲学色彩,不由得让人深思。接着他就以亲身经历,给我们一个个解答这些疑问。雷建都研究员给我们讲得是花的故事,不过这朵花有点小,纳米级别。但是并不妨碍这朵小花发挥大作用,它揭开了表面催化领域的新篇章。梁向锋研究员给我们讲的是哈佛的见闻,他给我们讲:其实哈佛的实验室也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好,反而过程所里头的重点实验室设备要比他们好,比他们全。我们不能光说外国的月亮就圆,国内的其实比他们还圆,只是你没有回来好好看看。

中午稍事休息。大家就分头行动,怀揣着惴惴不安的心各自奔向早就联系过的导师的办公室。很不幸的是,我联系的李老师出国在外,又很幸运的是,碰巧遇到已联系煤化工和能源转换课题组的同学们,就随着他们一块组成大部队由课题组两位大牛:宋文立老师和林伟刚老师的带领下参观实验室。宋文立老师领着我们逐一参观课题组的实验室,说明各个仪器的用途作用,还详细介绍了课题组从事的科研方向及课题项目。由于我的老师曾经也在这个课题组工作过,我做过相关项目的科研训练,就顺口问了些最近做过的实验里深入的问题,老师们没有因为我的贸然插嘴而生气,反倒是很热心的解答我的问题,这真是让我受宠若惊,讲到后面时我的专业知识水平已经远远跟不上老师说阐述的内容了,只好尴尬的呵呵笑着,老师们也是善解人意的,由深回潜的给我们再度解释了一遍,这一回让我们着实领略到了何为大家风范。

老师们意犹未尽,接着由都老师带着我们下楼来到了导师联系名单里神秘的1600楼和单立在外的过程所西院(是西区还是西院记不清了,如有错误请各位看官见谅)。1600楼里我们见到了真正的巨无霸装置,四层楼高有木有!而在西院的一间大塑钢板房里见到的却是一套套纯手工打造的大型装置小的一人多高,大的差不多三层楼高,年纪久点的差不多有10多年了,不过运转正常。不由得让人感慨所里面的心灵手巧与鬼斧神工。其中我们还见到了冷模实验设备(模拟实验),令人感到意外的是16号下午给我们作报告的刘冰博士做模拟装置就在这里,从如何模拟到最后的模拟效果分析一一展示在这里。由PPT到实体的变化竟是如此的快,让人心生感慨科研的远近虚实在此时变得如此微妙。我们将近5点才回到陆续五楼报告厅,算是比较晚的一拨,不过发现报李静海院士课题组的同学们竟然一个都没有回来,这让我们确实心生感慨,不愧是过程所的大牛课题组,有这么高的人气~这不由的让人对能量最小多尺度(EMMS)模型产生浓厚的兴趣,对明天要参观的超级计算机和EMMS理论充满了期待。

客座餐厅的晚宴充满了惊喜:我有幸坐在林伟刚老师身旁,他和蔼亲切的和我们边吃边聊。林老师给我们解答了存在我们心中困惑已久的问题:何谓过程工程和化学工程与化学工艺的意义与区别。生物质能源转化是我感兴趣的话题,林老师如数家珍的从生物质热解变为生物油或定向的化工原料讲到国内外的热解的成套先进工艺。我也斗胆拿出我的见解讲给老师听:热解高温反应若是可通过工艺或是其他方式进行控制的话,可以得到高附加值的定向化工原料,延长整个生物质能源转换的产品链,应该可以更好的发挥生物质的用途。林老师会意一笑,先是肯定我的部分观点,接着准确的指出了我的不足之处:热反应的复杂程度和可控程度远非我所想象的那么简单,而且各处的生物质原料成分迥异难有装置全部兼容,能源的紧缺更适于发展生物油做替代能源,还举了丹麦农民用小型的热解装置,直接就从地里晒干的秸秆制得生物油的例子,这着实让我开了眼界。在一个多小时的交流中,老师始终面带笑容,让我感受到了作为师长的慈爱与关切,作为科技工作者的严谨与务实,在一言一行中散发出独特的人格魅力。通过与老师交流,让我更加了解了老师研究的具体方向和内容,也让老师了解了我,让我更加明确了努力的方向,为将来来所学习打下一个很好的基础。我和林老师正在讨论中,意外的惊喜从天而降,中科院副院长李静海院士也来到了客座餐厅看望我们这些暑期学员,席间还专程到我们这一席看望林老师,对我们这些学员们教导着说,国家煤多油少,如何解决国家未来的能源转换问题就要靠我们了。这真是让我们受宠若惊,国家的重担就很可能肩负到我们头上,这一下更加感到所选的专业是如此的崇高,当然也是如此的值得。

 

19号早上,过程大厦的众多实验室向我们敞开怀抱。过程所两大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中科院绿色过程与工程重点实验室里面的负责人对我们的到来十分欢迎,领着我们一一介绍。多相复杂系统实验室介绍过程中进行的多尺度模拟直接就把我震呆了,屏幕上各种情况的模拟图像既清晰又接近真实状态,显示了中国科学院多尺度离散模拟并行计算系统的强大,随后我们参观了由过程所研制并使用的我国第一套单精度1000万亿次超级计算系统,涉及化工、冶金、石油、矿产、动力等产业和物理、化学、材料、生物等多个学科,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EMMS模型和实体装置对比的实验室里面,我幻想着美国大片《钢铁侠二》里的三维全息效果模拟合成新元素的场景,会不会就在不久的将来出现在这个实验室。我好奇的发问结果得到的回答却是给我泼了一盆冷水:由于全息技术到现在还没有完全成熟而且3D的像素还不能达到EMMS模拟所需的要求,因而这是不现实的,而且模拟复杂多尺度没有必要选用3D技术,平面就足以阐示各项数据的意义和作用。实验室的老师前瞻性的眼光早就超出了我们的预想,我们还在幻想而老师们连可行性分析都做完了,这差距可不是一般的大额……看来要想进过程所,还真得把自己从全方位好好的提升一下。

 

接下来的一天半里是9场精彩纷呈的报告会,每位嘉宾除了介绍自己领域的专项成就外,也不忘向我们传授人生哲理,李少华博士告诫我们一定要明确自己的人生定位。张贵峰老师说要注意个人与集体在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上的协调。许光文老师教育我们:享乐的事要少做,难受的事要多做,许老师还热心的回答了我关于如何科技创业,有哪些好的切入点等疑问。朱庆山老师非常直率,告诉我们结构调控是过程调控的根本,还为我们如何选择方向,如何规划职业生涯做出了解答。郑诗礼老师则对我们讲:要找出自己的兴趣,再串联起来,勤学善思,认清目标。马光辉老师坚信“热爱科学、勤奋工作、快乐生活”一定会有助于科研,有助于学生一生的成长发展,还教导我们一定要尊敬老师,传承尊师重道的美德。马江华老师,在PPT上给我们细心描绘了过程所未来10年的规划蓝图,举出身边的小事教育我们学会规划自己、学会科研技能、还要虚心学习、勇于创新,要有团结合作的精神。苏志国老师的讲座风趣幽默,赢得全场多次掌声。最后张懿院士专程为我们作报告,站在大师的高度介绍清洁工艺-绿色化学化工过程研究,展现了非同寻常的大家风范。

 

720晚七点,中国科学院化学与化工暑期学校晚会暨过程工程研究所暑期学校毕业晚会正式开演。此次晚会过程所、理化所、化学所三所联合组织,为了这场晚会,我们组每天刻苦排练,每晚在过程大厦排练到十点左右才回青年公寓。其他两个组也是分外努力,有的时候大家为了排练连晚饭都没来得及吃,晚上回寝后还在练,直到半夜转钟。大家辛苦的付出终得回报,用一场近乎完美的表演献给在场的200多位老师和同学,赞誉之声滔滔不绝。

 

721上午八点,在过程大厦学术报告厅隆重举办了暑期学校毕业典礼。马老师和各辅导员的讲话带我们一起回忆了这六天里的点点滴滴,也对大家寄予了深切期望。我们组组长李聪同学很荣幸被选为学员代表做毕业演讲,平时总是笑脸的她在讲到深情处也不经潸然泪下,简短的发言却赢得了大家数次感同心受的鼓掌。这里我要再次对过程所全体师生深表感谢,谢谢你们让我们的人生增添了这精彩纷呈的七天生活,希望明年能与你们在过程所再相会!最后在慷慨激扬的音乐声中研究所为暑期学校学员颁发了毕业证书。大家依依惜别,愿早日能在这里再次重逢。

 

为期一周的暑期学校就这样结束了,依然记得合影中那一张张开心的笑脸,依然记得游戏时大家的欢声笑语,依然记得晚会上大家的精彩表演,依然记得离别间那紧握的双手与不舍的眼神。很高兴与来自全国各地的你们相识,很高兴能来到过程所这个学术圣地。讲座、报告、比赛、晚会等等,这些丰富多彩的经历是如此的难忘,真的很感谢过程所举办的暑期学校,感谢马老师的精心安排,让我收获如此之多。祝愿所有暑期学校的朋友们都能实现自己的梦想,我们一起努力、一起加油。这一路的过程是如此的精彩,未来定将美丽而辉煌

 

震撼

 

从纸面到现实的冲击、想象到实物的感慨:若是没有真正的来到北京,过程所在我印象中,她应该是远离市中心,偏安一隅,专攻学术,可能就像宣传册封面上画的过程所大门再加上三个独立的重点实验室大楼。每个大楼里堆满各式各样的瓶瓶罐罐和高端的实验仪器。实验室或许人来人往,操作实验的时候,好几个人轮番上阵,盯着各个仪表上的参数,及时记录并计算分析。

但是到了过程所我才发现,过程所带给我的是全方位的冲击。她地处中关村腹地,交通便利,熙熙攘攘,google、宝洁等世界500强企业在此处设有公司,又被北京众多高校环抱,清华在东,北大在西,人才优势明显。最重要的是周围林立着中国科学院所属的几十个研究院所,科研优势得天独厚。在清华圆公交站下车后,过程大厦四个银光闪闪的大字格外耀眼。步入过程所大门,朱红色的三栋大楼矗立在我们面前,最高的过程大厦里面实验室,会议室,展示长廊,还有一楼颇具法式风格的交流大厅相互映衬,犹如走入一个展示过程工程的艺术馆。实验室里面布置井然有序,几乎每个实验室都有通风用的可以自由旋转方向的排气罩,红外、紫外、质谱仪,甚至还有专门产生超强磁场的超导装置。

大多数实验都靠电脑操作且趋于微型化、智能化,长长的试管在这里不太多,见取而代之的是微量的样品和成套的装置,一次就可以把物质的多项重要表征检测完毕。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很多在大学里根本接触不到的先进仪器,这些让我们感觉到在过程所做研究是如此的便利。良好的科研条件和先进的仪器装备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若是没有走入过程所亲眼看一看,你是难以感受到她给你带来的发自内心的震撼。

遗憾

 

在这一节里我首先要向马老师和王双师姐张文静师姐及各位同学们真诚的道歉。由于我的失误,带来了我们组节目连续性上打了折扣,有愧于王双师姐为我不辞辛苦借乐器和张文静师姐细心严格的指导我们,我在此深表歉意。我在简历和自我介绍时夸下的海口没能兑现给马老师和各位学员们,我要在此说声对不起。没能把我最好的另一名展现出来,我感到非常惋惜。

我和我的好哥们秦治圆合奏《因为爱情》,我们俩是从零开始识谱一块磨合,在晚会的前一天就已经练的纯熟合拍了。可惜演出当中由于我忙中出错,吹错一个音后做了一个完全不应该在台上出现的手势,尴尬的当时我脸都绿了,虽然侥幸完成了节目,却在我和秦治圆一块负责的乐器合奏表演上不尽如人意,算是拖了大家的后退,给后面的孟祥琦与李聪的和唱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再次表示深深的歉意。

就是这个失误让我郁闷一晚上,怪自己练习的时候只注意自己如何吹得好,完全没有考虑吹错后怎么弥补。应急预案没有安排好,结果自己出了问题,还差点毁了整个节目。

最后还得要感谢负责长笛伴奏的肇博涛好哥们的在回寝室的途中不断的开导,让我的完美主义的毛病没有发作。可能大家没看出来或者是冥冥之中老天为我圆场,后来我才了解到:当时人人墙上面不知道谁打出了个后面的两个电灯泡’”,加上我尴尬绿脸的表情使得大家在下面一阵哄笑,不知情的我脸是绿的更严重了,反倒是天衣无缝的掩盖了我的失误。不过失误这个事实难以消去,我只好坦然接受,看着田师兄录下此段情节的视频时,心里头升起的却是和别人不一样的滋味。

如果我有幸能出现在明年的九月所里的迎新晚会中,我一定会不负众望以一首精彩的萨克斯独奏献给大家,弥补我的失误,一扫先前的郁闷!

 

总结

 

终于到了最后的一部分,我不知不觉就写了近万字,我似乎觉得意犹未尽,还是想写得再详细、再认真些。众多的文字也许能记录下我这七天来所见所闻,但是我这一周的所思所想、所学所悟却是千言万语难以道尽的。

最深的感悟是一种重视过程的精神。过程不仅仅是外在的经历,更有你内心的心路历程。这7天里面从一开始有点略带自卑的心理,我一步一步的走向自强自立和自信。过程所也由高不可攀到让我心生畏惧渐渐变成了如家一般温暖的地方。

 

在这七天里,五湖四海的朋友们相聚在这里,很多人成为了难分难舍的知心朋友,同寝的来自山东大学的刘鑫,还有同一节目组的秦治圆、孟祥琦、肇博涛,“不苟言笑”的云龙兄,多才多艺的小英同学。同在武汉求学的汪泽华、欧阳梦瑶、李申奥、卿爽、王慧玉,还有第四组辅导员许婷婷师姐和我们组长李聪同学、第四组的各位同学们,再次感谢你们,让我拥有这难忘的7天之旅,愿友谊天长地久~

 

结束的时候,喜悦轻松的心情换成了离别不舍的心境,马老师和辅导员和负责人员的几番叮嘱与告诫让我们心里沉重了许多,仿佛是被电镜扫描到了心里,每一个学员的任何细小瑕疵或是闪光点都被放大摆到了桌面上,并加之以解释让我们明白这微小的事情演变到宏观的巨大影响。正如朱庆山老师说言,小题大做才有结果,大题小做没有出路。细致与睿智充满了过程所方方面面,每一个角落都体现着科院人的严谨与智慧。

 

过程所研究的是过程工程,但是她也将这种学术的要求升华到了人心中。王国维所说的求学三种层次也不正是求学过程的写照吗?我们常将历史比作洪流,浩浩汤汤、滔滔不绝,而正如老师向我们解释何谓过程与过程工程一样:不论“件, 微观研究,宏观把握。我们处在人才辈出的年代里,历史的洪流已汹涌澎湃地奔至我们的脚下。我们理应责无旁贷地骑上这个时代的浪尖,去开拓新的篇章!

愿大家在明年的九月相聚过程所,愿过程所的明天更美好!

 

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梦开始的地方!

附件下载: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备案序号:京ICP备10002620号-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二街1号 邮箱:北京353信箱 邮编:100190
电话:86-10-62554241 传真:86-10-6256182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90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