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暑期学校>历年回顾
2012年暑期学校13--山东大学 钱亚男
发布时间:2012-08-06 | 【 】 | 【打印】 【关闭

过程工程研究所暑期学校实习感想< 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山东大学 钱亚男

 

2012年的暑假,在同学们都忙于备战考研的同时,我们来到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的暑期学校。在这里,我们的梦开始萌芽、成长。

过程所暑期学校让我们亲身走近中国科学院,使我们感受最高科研机构的氛围。暑期学校中我们与来自全国各地名校的同学互相交流,向研究生学长咨询,和科学大师们交谈、共进晚餐,并在国家重点实验室驻足。为期七天的暑期学校,让我深深感受到中科院过程所的严谨、科学而又可亲、可爱。过程所是梦开始的地方,是我们每个接触过它的人梦开始的地方。

还记得,714日我整理好行李,告别家乡,独自一人乘坐夜间的火车,一路上即激动又紧张。第一次来到梦想之地――北京,我心中没有害怕与孤独,而是满揣信心与希望。清晨六点,北京站外已集满了人,在公交车站牌处,一位北京阿姨热情地告诉我乘车地点,使我的心里顿时温暖、踏实了很多。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路途,我到“清华园”一站下车,成功地到达过程大厦报名处。还记得报名时会议室中有四位研究生学长,现在回想起来,是王述浩负责人,崔佃淼辅导员,娄晓军辅导员,以及田跃龙学长。他们很热情地让我坐下等待,还和我聊了一些路途上的话题,让我顿时轻松了很多。在报名处我还遇见了来自重庆大学和哈尔滨工程大学的三名同学,我们一起报名,一起拉着行李徒步走到了中科院青年公寓。到达住处,铺好床位,又迎来了我的新室友,山西大学的秦晋阳同学。她相当的友好,我们如老朋友般交谈。

下午,同学们结伴乘坐公交到达过程大厦参加开学典礼,合影留念。工作人员及学员自我介绍之后,我认识并初步了解了一些新朋友。晚上我们参加欢迎晚宴,吃了一顿大餐。一位同学恰巧过生日,过程所还专门给她准备了秘密蛋糕,晚宴的气氛和谐,大家自由地交谈,而后还有“大冒险”的游戏,拉近了我们彼此之间的距离。晚宴后大家一起步行到住处,一路上欢声笑语不断。

次日,我们过程所与理化所、化学所都到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先是学员代表发言,后是马石庄副院长报告。马石庄老师的报告给我很深刻的印象,博学又不缺乏幽默。他给我们讲到人生的活法,讲父母之爱的伟大,给我们推荐书籍,建议我们扩大知识面。下午我们在多功能厅听博士生的科研经历,他们讲着当初进过程所的经历,在过程所的努力与所取得的成果。他们真诚的报告让我体会到科研人的谨慎以及能耐得住寂寞的态度,并使自己充满了对科研之路的向往。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拓展训练前,早晨随辅导员乘坐地铁,初次体会了北京的地铁,虽然比较挤,但氛围挺舒服,地铁的速度相比公交快很多,是一种非常便利的交通方式。拓展训练中每所分了三队,我分到第二队。先要决定队名、口号,经过队友讨论,确定了队名为“二炮”,口号为“紫荆之巅,唯二独尊”,手势是横着的“二”,自称“二到底”。野外景区穿越中我们队和本所的一队并驾齐进,一路上大家既竞争又相互鼓励。队友们勇跃献策,并且努力不掉队,不给本队拖后腿。大家齐心协力,团结协作,在相互鼓励与加油声中全队顺利通关,成功到达目的地。这期间我们与另外一队难分前后,几乎同时到达,最后我们二队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而三队更是第四个到达,我们过程所的同学与老师对此都充满了喜悦与荣耀感。下午挑战1021,共八个游戏,我们队分工明确,训练认真,同学们在游戏中各献好的对策,共同努力将质量与速度提上去,最终我们队以三分钟多的成绩打破了记录,以第一名完成了比赛,过程所的其它两队也分别获得第二,第三名,大家为过程所欢呼,顺势出来了“过程所威武”的口号。拓展训练中我深刻体会到团队凝聚力的重要性,这也是科研过程中很重要的一方面,自己也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高了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

过程所安排了与导师见面并与导师共进自助晚宴的活动,我有幸接近了李静海院士的课题组,在会议室我们见到了李静海院士,他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并和大家自由地交谈。几位同学大胆轻松地讲着自己的经历,自己的感想,李院士总是以微笑回应,以欣赏作答,会议室里没有半点紧张的气氛。随后,我也大胆地将自己对课题组课题的理解与畅想说了一下,得到老师的肯定与赞同。这其中我最感触于自由的学术氛围,老师学生共聚一堂,大家各抒己见,没有年长年少,只有“闻道有先后”及朋友般谈心的感觉。晚宴中我们与老师聊科研,聊家乡,聊北京景点,轻松自由,过程所的科研气氛与以师为友的思想甚是吸引我。

我们还参观了各实验室,亲临科研,接触前沿课题。实验室环境很好,仪器与药品摆放条理,安全清洁。大师报告中徐光文导师对“导师的责任,学生的要求”的讲述使我受益匪浅,他“机会永远为做好准备的人提供”忠言沁人心脾。朱庆山导师对“还原论”的讲述让我们学会深究本质,马光辉导师课题组“热爱科学、勤奋工作、热爱生活、集体创新”的标语教会我们要有什么样的科研态度。张懿院士让我们对“绿色发展与绿色过程工程”的内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过程所我们与大师面对面,认真恭听着他们讲述科研观与人生观。

为期七天的暑期学校虽短暂,但对我的印象深刻,影响深远。这期间我们近距离接触科研,近距离与大师面对面地交流,从他们的经验与思想里收获颇丰。正如开始自我介绍时我“大家满怀希望而来,期望大家满载而归”的祝语所说的那样,我们都是满载着希望与梦想而归!

过程所是梦开始的地方,我的梦在过程所开始了,我要努力地将梦继续圆下去……

附件下载: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备案序号:京ICP备10002620号-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二街1号 邮箱:北京353信箱 邮编:100190
电话:86-10-62554241 传真:86-10-6256182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9050号